初中文凭保洁员写出3万字散文集 文稿全部手写
导读: 除了保洁员这个身份,李剑最引以为荣的是被人称为“农民工作家”。两年时间,他边工作边写作,完成了自己3万字的散文集。这本集子取名《心总是热的》,他说,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工。这里的保洁员,一身橘,每天的…
除了保洁员这个身份,李剑最引以为荣的是被人称为“农民工作家”。两年时间,他边工作边写作,完成了自己3万字的散文集。这本集子取名《心总是热的》,他说,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工。
这里的保洁员,一身橘,每天的工作单调且枯燥。“我只有初中文凭,但从小就爱写东西,”聊起自己的写作历程,52岁的他看上去有些腼腆,“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我当年应该是个文学青年。”
李剑是咸阳武功县人,1984年入伍,1988年复员后回到农村。他并不甘心一辈子当农民,索性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
这成了他很多年的习惯,即便是现在,每天再忙,他都要在睡觉前看看书。2014年,他开始构思创作自己的“回忆录”——所谓回忆录,其实都是年轻时在老家的所见所闻。他用自己的语言和纯粹的个人经历,将父辈们的和亲情镌刻在纸页上,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李剑不会用电脑,文稿全部手写而成。遇到一些生僻的字,他就查字典,写诗时,为了押韵,他看完了厚厚一本成语词典。有时,下班后顾不上吃饭,熬夜写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起来上班。
没人知道,谁给了他这么大的动力,连妻子和儿子都想不到。“我媳妇认为我是个农民,一天不专心劳动,挣钱养家,反而去写书,有点不务正业。”起初,连李剑都有些怀疑自己,后来,在几位朋友的鼓励支持下,他下定了决心,“谁说农民不能写书?”
这本散文集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以自己的老家武功县小村镇仄楞堡村为原型,写这个村庄从1988年至今的发展变迁。详细记录农民是如何过上幸福的日子,以及村内的一些奇闻趣事。
第二部分,则整理收集了他来西安打工后写的以农民为主题的诗歌。“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给孩子们一个留念。”他说,文学本身就来自于生活,而热爱文学也代表着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了以后农村的巨大变化,我愿意将此记录下来,虽不能,但对于年轻一代了解乡村中有一定的意义。”
“老李确实厉害,别看他整天擦玻璃擦地,他是个文化人。”李剑的朋友徐小军也是农民工,在他看来,李剑身上表现出的这种锲而不舍的写作追求,正是农民工群体的力量。
而李剑则有更长远的打算,“今后我还准备继续学习,继续写作,希望将来出一本能够公开发行的正规书籍,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工。”记者宋雨痦子的位置与命运图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