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出版:从旧作中淘金 名家作品集多“注水”
导读: 观察最近一段时间的图书市场,不难发现,散文出版已经成为一种淘金行为。这种“淘金”既是作者对创作历程的梳理和整理,也是出版商对名人效应的看重而引起的集中甚至重复出版。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以我手写我心”的…
观察最近一段时间的图书市场,不难发现,散文出版已经成为一种淘金行为。这种“淘金”既是作者对创作历程的梳理和整理,也是出版商对名人效应的看重而引起的集中甚至重复出版。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以我手写我心”的散文是最有亲和力的;在出版市场上,各种名家、新锐散文集也琳琅满目,受人欢迎。在畅销榜上,散文是可与小说比肩的文体,在出版总量上,散文又是最有普世性的文学,以常销著称。例如在商报·东方数据的2008年上半年文学类畅销榜上,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品三国》(上、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是历史散文,第七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是诗词类散文,而大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出版)则占据了第十三名。在2007年文学类畅销榜上,这几本书的排名更为靠前。
虽然目前散文出版的势头已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当年各种打着大散文、新散文、原生态等旗号的散文阅读旋风席卷中国;但观察最近一段时间的图书市场,不难发现,散文出版已经成为一种淘金行为。这种“淘金”既是作者对创作历程的梳理和整理,也是出版商对名人效应的看重而引起的集中甚至重复出版。既有名家整理回顾几十年的创作,将散见于报刊的散文汇集出版,其中不乏讲述故人与旧事的温故类文章,又有体现名家在专业外的性情与志趣之作,如梁羽生的散文集《笔花六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董桥的《今朝风日好》(作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又有名家的大家小书系列,如有写“熊氏散文”之称的经济学家熊秉元的《走进经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以生活中的小事解释经济学理论。还有对名家散文的再次包装出版,如张小娴散文精选集、现当代作家散文精选集等。
90后摸鸟门事件
上海书店出版社近年出版的精装随笔集,多为名家专栏结集,以文史掌故和大腕名家往事居多。这一出版风貌在业界颇引人瞩目。
自2006年初夏,黄裳《插图的故事》领跑以来,上海书店出版社“精装32开小书”已经出了20来本,其特点是掌故多、轶事多,再加上图文并茂、文不甚深,装帧又朴素典雅,乃《万象》之“万象”风格,宜用来闲读,且时有妙语让人拍案叫绝,让本属于小众读者群的趣味闲书受到读者追捧。
而前《万象》掌门、也是这一系列的责编陆灏也出版了《东写西读》作为示范,《万象》各招牌作者也陆续出了随笔集,如作家须兰的《黄金牡丹》,报人林行止的《说来话儿长》,导演黄佐临的《往事点滴》,翻译家李文俊的《天凉好个秋》,旅居南非女作家恺蒂的《南非之南》,学者钱文忠的《季门立雪》,严锋的《感官的盛宴》,作家王海龙的《史景迁》、学者葛兆光的《无风周行》,傅月庵的《生涯一蠹鱼》,黎焕颐的《诗欢文爱》,旅日作家李长声的《浮世物语》,作家叶兆言的《陈旧人物》,沈昌文的《书商的旧梦》和《最后的晚餐》,博士李欧梵的《看电影》等。
这套书是趣味主义者的盛宴,正如陆灏所说,“读书是我的一项爱好,对我来说,除了消遣取乐,读书并没有其他功效,既不为考试、不为研究,也不是为了写书评。”这一趣味,不仅贯穿在他策划精装的小开本随笔系列之中,也是他出版书话专栏结集《东写西读》的追求。在此之前,陆灏曾参与策划“书趣文丛”和“新世纪万有文库”,这些在业界口碑甚高。而由他主编的向80年前在上海创办的同名致敬的“书”的第一辑《无轨列车》也陆续上市,同样走的是散文数。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