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婚介所里面“道道儿”多(图
导读: 社会进步了,独身老人也越来越勇敢地主动追求晚年幸福。由于社交范围有限,婚介所、网络婚介机构等便成了老年人首选的“媒婆”。然而,由于市场尚待规范,一些婚介机构利用老人迫切寻找幸福的心态,设下美丽陷阱,骗…
![](/UpFile/201502/2015021180445953.jpg)
社会进步了,独身老人也越来越勇敢地主动追求晚年幸福。由于社交范围有限,婚介所、网络婚介机构等便成了老年人首选的“媒婆”。然而,由于市场尚待规范,一些婚介机构利用老人迫切寻找幸福的心态,设下美丽陷阱,骗财骗物事件时有发生,给老人身心造成极大。
现如今,网络已成为老人婚恋的主要载体,原有实体店的婚介所也逐渐将阵地转移到了互联网。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老年婚介”等关键词,搜出了八十多万条相关记录。
省市独居多年的陆女士,自去年初退休后,孤独感就愈加强烈,便萌生了找老伴的心愿。早年丧夫的陆女士只有一个女儿,已移民海外。由于善于经营,陆女士家资颇丰,她希望晚年迁居,这样女儿回国休假可以直接在见面。
打定主意后,55岁的陆女士开始在网上寻找婚介服务机构。陆女士对男方有一定经济要求,最起码在有住房,有个人的工作事业。几番考量后,陆女士选择了一家专为高端人士牵线的婚介所—“情感一线”婚介服务机构。
“他们在有实体店面,但初级入会费就是1.2万元人民币,而且约定一年内介绍不少于十位优质精品男士。”陆女士告诉记者,一年中陆陆续续见了十多位,但一个都没成,要么没看上对方,要么见一面就断了音讯。陆女士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自称明清家具商的中年男士,竟然在气氛优雅的茶社内点了一瓶可乐,并且“言谈举止怎么看都跟他的身份不相符”。
临近一年的期限,反复琢(见过的这十几位男士,陆女士开始怀疑起他们身份的真实性了。与此同时,婚介所不断地催促陆女士续交会费,并承诺新的一年将会为她介绍条件更好的男士,陆女士果断了。
58岁的齐大爷是土生土长的人,有一套住房,但曾经的老齐生活并不宽裕。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丧偶多年的他希望晚年能有个温馨的家。
喜欢网聊的老齐在一个名为“夕阳红”的专门从事老年人婚介的QQ群里,开始了寻找伴侣之。“夕阳红”婚介QQ群是一个网络婚介机构,没有实体店,所以会费很便宜。通过银行转账交了500元后,QQ群主给老齐发来一大堆候选照片和资料简介,在反复筛选过后,老齐选择了一位比他年轻6岁,并有类似生活经历的张女士。
几次见面后,双方较满意,就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就在此时,张女士提出坐公交很累,想让老齐送她一辆电动车。虽然平时很节俭,但老齐二话没说,就买了一辆三千多元的电动车送给对方,可没成想,张女士收到电动车后,从此音讯皆无。
老齐这才想起来,连那位张女士的身份证都没看到过。的他回到网上找“夕阳红”婚介QQ群,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被“踢”出了群。老齐想到了报警,但连那个“张女士”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都不知道,只得作罢。
独身老多是把子女抚养后,才考虑自己的晚年生活,单身时间长了,再婚时难免会冲动欠考虑,而且多数老人并不了解互联网上婚介所“性”的一面。
据《法制日报》公布的调查结果,在婚介的往往是50岁~60岁、有征婚意愿的老人,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因为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较小,对婚姻的渴望较强,更容易上当。
夏学銮认为,越来越多的独身老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但老人上当的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这说明婚介机构良莠不齐,网上婚介机构行为较隐蔽,给行业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最难的就是对婚介机构诈骗的认定”,夏学銮表示,这些公司收取大额费用,并不断安排婚恋对象见面,双方却总因各种原因谈不拢,很难鉴别谁是“婚托”。夏学銮总结说,婚托有以下几个常用的身份标志:有房有车、国家人员、公司老总、孩子归前任配偶或已出国等,遇到这类婚恋对象,您一定不能头脑发热,失去判断力。
婚介机构的火暴,一方面说明现在独身老人再婚需求强烈,另一方面也说明谙熟老人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投其所好、设计骗钱骗物。
首先,心态要正确,意识到婚姻要以感情为基础,不要存有靠婚姻渔利的想法,如果抱着占便宜的心理,往往贪小便宜吃大亏。
再次,老年人选择婚介所要考量其资质,要与婚姻介绍所签订服务合同。就市来说,很多街道社区都成立了义务婚介机构,这种地方相对让人放心,有再婚意愿的老人可以选择在这里觅友。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婚恋应避免闪婚闪离,最好等双方都充分了解、熟悉彼此后,再谈论婚嫁。老人再婚资深红娘对老人走到一起,至今无人离婚。那么,她是怎么做到的?
为何做红娘?要从我自己的婚姻谈起。”家住江苏苏州彩虹社区的陆婵娟早年离异,两个女儿长大后,独居的她萌生找伴念头,但历经4年,去过多家婚介所无果,直到2006年才在交友中认识了70岁的金洪森并走到一起。“黄昏恋这么不易,让我有了做点事的念头”。此后她成为当地“阳光沙龙中老年人单身交友会”组织者之一,免费为老人再婚服务。
这些年做红娘的经历,让陆婵娟收获很多经验。“找对象要把握‘原则’:不要只为自己考虑,不要总想找个‘保姆’,不要在经济上太苛求。”陆婵娟说,去年9月一名68岁的男士来找伴,一来就亮出美国绿卡,希望找个50来岁的漂亮女性照顾,随他出国住。这番要求让陆婵娟愣住了,“他在国内每月仅2800元退休金,而女方社保国内发放,儿女在身边,和他出国有何保障?这就是只考虑自己”。
陆婵娟认为,女性不应对钱要求太多,“如要求男方机关单位退休、婚后房产要归自己,其实老来再婚,收入能开支,有套共同住房即可”。
陆婵娟记得,2014年3月,61岁张女士在经她介绍对象不久就跑来诉苦:“我做的饭他说不如他前妻合胃口;给他捶背都被嫌把握不好轻重。气人,分了算了!”后来陆婵娟从中斡旋,两人才和好。
更多矛盾则缘于经济问题。2013年5月,陆婵娟为63岁的钱女士介绍了对象,两人相处融洽,眼看就要谈婚论嫁却因一次购物闹翻,“原来买婚戒时,男方不肯多花钱,她觉得他小气,翻旧账要求退还曾送给对方孙辈的红包。两人最终分手”。陆婵娟认为,交往过程中不能老想占便宜,“交往时开销最好AA制,不轻易要求或接受送礼”。
对于陆婵娟,74岁的张瑞青充满感激,离异多年的她经陆婵娟介绍找到了合适对象,“条件相当,也谈得来”。但两人担心过不了对方子女那一关,向陆婵娟请教。陆婵娟则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先将财产明确划分,不要对方财产,把对方子女当自己孩子看待,“有年过节,我就借口有胆固醇,将女儿送来的大闸蟹送给老伴子女吃,这种善意的表达多了,慢慢地彼此就亲近了”。张瑞青于是按照陆婵娟的说法去做,这段感情也成功取得了双方子女的支持,两人已于2014年初结婚。 (本报综合)
推荐:
来源:
![查看更多网站标签](http://www.szmali.cn/images/fav.png)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