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孤独感的职业
导读: 写作缘起女导游日记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女导游这个群体作为小说的写作对象?这和你之前的长篇小说写作体验有什么不同?赵瑜:女导游只是一个职业的界定。一开始想写一本关于海南元素的长篇小说时,我曾想过很多个领域…
写作缘起
女导游日记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女导游这个群体作为小说的写作对象?这和你之前的长篇小说写作体验有什么不同?
赵瑜:女导游只是一个职业的界定。一开始想写一本关于海南元素的长篇小说时,我曾想过很多个领域,比如曾想过一个长篇小说的名字叫做《海口食货志》,因为这里的吃食和的确差异太多,而饮食的差异大多能透露出居民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但是,在准备资料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严肃的写作,需要非常专业的阅读,也需要一个非常温暖的家族式的故事。我掌握的资料,尤其是对海南本土食物的演变,了解得过于肤浅,这不是写散文,要写长篇,所以,我知难而退。于是,我选择了写女导游。
女导游进入我的写作范围也很巧合,当年我在天涯社区写博客的时候,曾经认识一个女导游。这位女导游有大量的工作日记,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新鲜,这是一个有孤独感的职业,所以,我想写出来这种感觉。
写女导游的体验比较特殊,因为除了女性导游的年龄、心理和性格设计之外,还要有故事设计,设计以及旅途中琐碎的日常生活设计,而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不可能凭着一个女导游片断式的日记,就能还原出来这样庞大群体的所有生活场景。所以,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虚构。这种虚构更多是以普遍的女性为蓝本。
这部小说和以前作品的区别是,我用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写尽了三代女性的感情生活。这三代女性,包括60后、70后和80后,其实也就是我身边的人。
耗时两年
的全景展示
记者:为了写这部长篇,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赵瑜:《女导游》从动念准备到写作完成,共耗时两年,单单搜集资料就用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也写了一两篇中短篇小说,后将这两个中短篇小说也纳入到《女导游》中。期间,购买了很多海南地图册,以及有关海南黎苗族介绍的书籍,甚至还有地方志的书籍。比如作品里有一节写到结婚的风俗,就直接采用了某些地方志上有关婚俗的记录,写出来以后,便有了非同一般的生动和现场感。
地域文化
要写得有特点
记者:地域文化在你这里也有呈现,比如你写到黎族的山寨,甚至还有少量的黎族语言的对话。你如何处理陌生的地域文化?
赵瑜:其实,我对地域文化的处理技巧就是两个字:逃避。尽量逃避最为重要的东西,但在我熟悉的,大家又都能接受的地域描述里,我会做得细腻、别致,既让这些地域文化有特点,容易被人记忆,又让我的写作不让读者误认为抄袭和复制。这样的写作,其实常有难度的,却也是美好的,得分的。
记者: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你对当下女性的婚恋观有什么特殊的表达需求?在这部作品里,你试图对女导游的爱情作什么样的预计?最后实现了吗?
赵瑜:这的确是一部披着导游外衣的爱情小说,我特地选择了三代人。这三代人的成长造成了三个不同的爱情观念。我一开始是设计了很多种可能,但在写作的过程,受制于故事的自然发展。所以,我一开始设计的60后的婚姻破产、70后找到温暖的爱情、80后爱情的最初架构,并没有实现。
导游工作
可以传递美好
记者:旅游和地产是海南的支柱产业,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你觉得导游在产业链中承担了什么作用?
赵瑜:导游对我们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其实,如果参加旅行团,导游几乎是一个的主持人,她左右了我们所看到的内容。所以说,导游对于一个地方文化的非常重要。在这部长篇小说里,我也呈现了很多的正能量,让三个女导游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让导游做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导游才能在工作中吸引游客,将地域文化中的美好传递出来。
记者:关于海南,你下一部作品想写什么样的题材?
赵瑜:我最近迷上了一种木头,叫降真香。由降真香入手,我又熟悉了海南黄花梨,甚至海南的花梨公、坡垒,还有海南沉香。这些木头,有香味,有好看的纹理,能打开一个人的想象力。我下一部长篇小说,就想写一下这些海南的木头。我需要多闻闻它们的气味,多看看它们的样子,和它们交交朋友。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