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9岁女孩写日记“”父亲
导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健康的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家庭的和谐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上,包括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和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财务制度等等。但是在发展和构建中,家庭也常常…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健康的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家庭的和谐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上,包括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和谐的邻里关系、和谐的财务制度等等。但是在发展和构建中,家庭也常常衍生出求助的难题、生活的困扰、模棱两可的话题等,值得大家探讨和深究。
今日起,本报推出“家庭顾问”栏目,围绕家庭所衍生的话题、问题、难题等进行剖析、解答和座谈。
寒假结束,中小学陆续开学了。这两日,市民余先生的女儿给他看了一篇日记,令他哭笑不得。原来女儿小贝在这篇寒假日记中直接“”他。
余先生的女儿小贝今年9岁,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到底她对父亲有什么意见呢?经小贝同意,记者节选了一些,如下:
爸爸为什么不信任我呢?我都跟他说了,他还这样跟着我、看着我,让我产生厌烦情绪我去邻居家玩游戏他也说,我和班上同学写作业他也说,和表哥打游戏他也不准爸爸,我想跟你说,你为什么不信任我呢
小贝这篇日记是什么意思?原来日记背后有个故事。小贝说,寒假那天去外婆家玩,表哥在玩手机游戏,她很好奇,就一直跟在表哥身边看。但是大人们对孩子玩手机游戏总是有许多约束,小贝的表哥听到父母说“别玩了”之后,就偷偷躲起来玩。小贝觉得好玩,也跟着去了。两人就躲在舅舅家一间小卧室里,一个在玩,一个在看。
“就是那件事,我骂了她。”余先生坦白表示,他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女孩子跟一个男孩子在一起玩,像什么话!”
余先生说,“我一直以来都有些古板,不准她和男生独处。以前班上男生来喊她出去玩,我从来不同意;同学喊她业,我也总是留着他们在家里做。那天我骂了她后,她气跑了。亲戚都说这事我做得不对,连我老婆也说都是表兄妹,你也管得太严了!”
小贝给爸爸写日记,说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余先生之下有些为难,到底是他舐犊情深呢,还是管得太多?
半大不小的孩子们总是觉得家长对他们各种约束和不信任,女儿对余先生的“日记”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共鸣。但针对小贝的“”,家长们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作为同样是九岁女儿的父亲,居民谭应明表示,很支持余先生的做法。谭应明说,早两年他和一位退休教授时,餐厅里的电视刚好播放一娱乐节目,让孩子们“认爸爸”。当时那位教授就表示,未成年的女孩和陌生男子模拟亲密关系太过不妥。果然,第二天,网络上就出现了很多类似观点的声音。“如今我对我女儿也是这样要求的,不能和男生独处。”
除了谭应明,还有不少网友也支持余先生的做法。网友“上善若水”说:“如果是我,我也会和余先生一样的做法,一样的语气,一样的紧张。虽然我也说不出为什么,但我觉得这是对女儿好。”
市民刘菁菁却反对余先生的做法。刘菁菁说,看到表兄妹在一起玩手机游戏也这么大的反应,那是这位父亲管得太多!还想得太多!“这位父亲有没有替孩子想想?本来就是乖巧的孩子,被这么一说,是不是叛逆的因子就出来了?”
“我也觉得这位父亲过分了。”一些反对余先生做法的市民也纷纷表示,让孩子和异性保持距离是对的,可是在亲戚面前也这样一惊一乍,太过了。
“首先,我要说余先生观点对!”易大华认为,未成年的孩子别和异性单独相处,这个“别”就包括孩子的异性和的异性,包括了表哥堂哥等亲戚、爸爸妈妈的朋友、学校的老师等。
“这并非是一位心理老师标榜的观点,而是向大家普及的一项家长需知!”易大华介绍,从客观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生物属性。青春期孩子的生物属性有易冲动的特点,可能因为某个游戏、某个画面、某本书、某个电视剧而触发,这个时候无法很好地控制冲动。她就多次接触这种案例,亲自家长们再后悔都来不及了。
“如何控制生物属性,这是另一个话题。但就家长们讨论的中心,我认为家长们争议的其实是余先生的方法问题。”易大华说,在她看来,余先生不要因为女儿的日记或者其他亲戚的看法就,他让女儿保持和异性的距离的立场是正确的,“但当着大家的面大声孩子不妥,这也是他女儿为什么受伤的主要因素。”易大华说,这其实给每个家长提了个醒,应该站在正确的立场,运用更好的方法,学会和孩子交流相处。
大学教授胡佩诚著作《性健康十五讲》中提到,人不可以无群,交往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比起父母长辈的劝告、,同龄人之间的内心倾诉更易使他们获得思想上的放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正确的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青少年处于一个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性格可塑性强,渴望交友的时期,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必要的性教育,意义就在于让青少年对性问题有一个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清楚而又的认识,实践证明,这对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在许多人看来,对一个“家庭”好的评价,就是“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实际上这只是狭义的家庭和谐,广义的家庭和谐还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构建和发展。
“我就想知道保姆私扣菜钱,这事怎么处理?”“我家婆媳关系太紧张,亲们有没有好方法?”“邻居总和我吵架,要不要报警?”“每年和老婆吵架过年去谁的父母家,怎么办?”本报新街坊版面设立的“家庭顾问”栏目,将围绕家庭所衍生的话题、问题、难题等进行剖析、解答和座谈。
欢迎市民们将自己家庭遇到的问题和我们交流,您可以咨询求助,也可以推广经验;您可以成为这件事的“求助方”,也可以成为那件事的“顾问团”。本报热线,或者记者电话,等候您的发声。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4-20060083未经浏阳网授权,请勿转载所刊作品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