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年”不宜婚嫁?专家驳斥无春不适宜结婚之说
导读: 鏈綉绔欑敱鍗楁柟鏂伴椈缃戠増鏉冩墍鏈夛紝鏈粡鎺堟潈绂佹澶嶅埗鎴栧缓绔嬮暅鍍忋骞夸笢鍗楁柟缃戠粶淇℃伅绉戞妧鏈夐檺鍏徃璐熻矗鍒朵綔缁存姢鏈綉绔欑敱鍗楁柟鏂伴椈缃戠増鏉冩墍鏈夛紝鏈粡鎺堟潈绂…
鏈綉绔欑敱鍗楁柟鏂伴椈缃戠増鏉冩墍鏈夛紝鏈粡鎺堟潈绂佹澶嶅埗鎴栧缓绔嬮暅鍍忋骞夸笢鍗楁柟缃戠粶淇℃伅绉戞妧鏈夐檺鍏徃璐熻矗鍒朵綔缁存姢
鏈綉绔欑敱鍗楁柟鏂伴椈缃戠増鏉冩墍鏈夛紝鏈粡鎺堟潈绂佹澶嶅埗鎴栧缓绔嬮暅鍍忋骞夸笢鍗楁柟缃戠粶淇℃伅绉戞妧鏈夐檺鍏徃璐熻矗鍒朵綔缁存姢
南方网讯 离春节还有几天,广州新人纷纷抢闸结婚。受民间流传鸡年“盲年”不宜婚嫁说法影响,广州各区婚姻登记处出现爆棚现象,东山区年前余下的日子已全部预约满额,海珠区也只剩下大年三十上午可以预约。鸡年不宜婚嫁的盲年说法也,东山区在大年初八已有18对新人预约登记结婚。
在东山区婚姻登记处,虽然这里有预约,但仍然出现10多对新人排队等候结婚的情形。据婚姻登记处的刘大姐介绍:“一年下来,该区平时每天的登记数量在20对左右,但从去年12月到现在,每天的工作量保持在60对以上。
海珠区的情况更火爆,婚姻登记处的李大姐说:“去年12月以来,婚姻登记处的工作量很大,每天要办理80对到100多对,工作人员实在忙不过来,最后不得不也实行预约登记结婚。现在我们每天预约70对,只剩下大年三十上午有部分空位可预约。”
结婚这一人生喜事,在鸡年即将到来的时刻却变得万分紧迫,赶搭猴年最后一班车的想法有意无意地成为众多新人不得已的选择。而这一切仅仅缘于一个缥缈的说法:2005年的鸡年没有立春,是盲年、寡妇年,不宜结婚。
在此说法的影响下,甚至很多在猴年怀了宝宝的准妈妈也迫不及待地让孩子在鸡年到来之前降生,以免受盲年影响一生不利。盲年、寡妇年的说法究竟出自何处,有无科学根据,中国又有没有这种文化传统?对此,记者昨日翻阅了相关资料并咨询了婚姻登记及民俗文化的有关专家。
“寡妇年”起源自民间,民俗学家王作楫曾作过考证,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有一年清朝民间闹天花,死了很多男子,许多妇女守了寡,所以从那时起就有了“寡妇年”的说法。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说法逐渐流传开来,人们也普遍把没有立春的年份当作“寡妇年”、“盲年”,成为民俗的一种。
从农历节气上看,即将到来的鸡年确实是没有立春的:2005年立春在2月4日,春节是2月9日,2006年的春节则在立春之前。然而这种没有立春的现象只是农历排列中的巧合,是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根本不可能影响四季,更不可能波及个人生活。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刘铁梁先生说,一个日子成为吉日是人来定的,而不是“神灵”的安排,所以也不必看得太神秘,把美好的愿望变成一种负担。中山大学民间文学专家叶春生教授说,这些说法只是一种民俗心理的积淀,但从科学上看却毫无依据,“盲年”、“寡妇年”结婚照样美美满满的例子比比皆是。
省民政厅主管婚姻登记工作的陈婉玲处长介绍,1989年以来,广东历年结婚登记人数没低于50万对。即使在同样是盲年的2002年(壬午年,农历马年,无立春),也不比往年稍低,不受思想困扰的夫妇还是大有人在。(编辑:李美仪)
推荐: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