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瑀:为求学年少离家最终却选择七天不吃不喝而死
导读: 临松薤谷,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这里远离纷扰,山青水秀,公元370年,大学士郭瑀已经在这里度过二十年的时光。二十继子求欢年前,还是鲜衣怒马少年郎的郭瑀离开家乡敦煌,开始漫漫求学。郭瑀之所以离开家乡,是为了儒…
临松薤谷,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这里远离纷扰,山青水秀,公元370年,大学士郭瑀已经在这里度过二十年的时光。
二十继子求欢年前,还是鲜衣怒马少年郎的郭瑀离开家乡敦煌,开始漫漫求学。郭瑀之所以离开家乡,是为了儒学大家郭荷,而郭荷就隐居在张掖。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就位于张掖。祁连山融化的冰雪汇聚成黑河,也使戈壁与湿地出现在同一片土地上,成就“塞上江南”的奇景。
当年郭荷带领随着“永嘉之乱”的逃难人群来到这里,清脆的鸟鸣在山谷间回响,举目望去青山薄雾环绕,让长途跋涉的郭荷感到内心平静,于是他选择在这里扎下根脉,不再东返,不再西迁。
这年,已年近八旬的郭荷因受邀,成为当时者前凉王张祚的宾客,太子的陪读。与郭荷一同出山的宋纤,多次请辞被拒后而死。宋纤的事情让郭瑀心生悲凉,他的请辞没有被阻拦,但郭荷回到临松薤谷不久便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两袖清风,一身傲骨,老师的事情让他明白,远离纷争才能专心治学,越往里面走,外面的世界离他越来越远,但思想的却越来越深。
在山谷深处,郭瑀将自己毕生所学融会贯通,写下 《春秋墨说》和《孝经错纬》,希望能为后世所用。
十年光阴匆匆而过,即使郭瑀躲进山谷深处,但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学子慕名前来,如同当年的自己。而郭瑀也像自己的老师那样,向前来的、授业、解惑。
张天锡再次派出使者前去邀请郭瑀,并亲自书写一封带去。信中以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来郭瑀逃避身为儒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但靠谋权得来君主地位的张天锡,跟郭瑀一直以来秉承的相去甚远,他指着山间的飞鸟对使者说:“此鸟,安可笼哉?”再次选择了。
郭瑀的惹恼了使者,使者郭瑀的学生,不得已郭瑀选择出山。就在他们到达武威后不久,张天锡的母亲忽然去世,郭瑀趁乱逃回。
张天锡向前秦国君主苻坚投降,崇尚儒学的苻坚让当地太守选派三百名子弟拜在郭瑀门下求学,苻坚不进则退的做法,让郭瑀无法。很快,郭瑀门下的就达到了上千人。
一天,郭瑀叫来众,并在座位前专设了一个席位并说道:“我女儿想找一位乘龙快婿,你们谁能坐此席位,我就把女儿嫁给他。”
话音刚落,一位名叫刘的站出来答道:“先生要招婿,当然我莫属,”身旁的同窗听到刘的回答都忍俊不禁。
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元气大伤,两年后前秦内乱,苻坚被杀。前凉国张天锡的儿子张大豫趁乱起兵,校尉王穆也在酒泉发兵响应。
王穆请求郭瑀出山相助,出乎意料,郭瑀这次答应了王穆的请求。刘问郭瑀为何此次决定相助?郭瑀解释说是多年好友求助,又事态紧急,他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伸出援手。
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这是思想的行为准则。身为学者,郭瑀心中一直有着“兼济天下”理想。
郭瑀虽然众多,但没有军事实力,于是他联合本地有实力的大族索嘏,很快便招募到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和三万石的粮草,响应王穆的起兵。
起兵不久,生性多疑的王穆因为谗言,准备派兵攻打索嘏。郭瑀听说以后急忙向王穆进谏,试图这场内讧。但郭瑀的劝说并没有用,王穆依然。
郭瑀见王穆如此固执己见,也明白的斗争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于是他再无话可说,转身朝城外走去。
很多人认为郭瑀选择而死是迂腐至极,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老师郭荷死后,郭瑀选择向山谷深处走去,可以看得出那时候他是选择远离。但在他专心治学的这些年里,他的学问越来越深,思想也不像当初那样,避世也不再是他所追求的了。
他希望的,一直在等待的,是一位才能与品德兼具的君主,若是有这样的人前来邀请他,他定会毫不犹豫地出山,但他一直没能等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穆的相邀让他决定不再等待,但事与愿违,或者说上的斗争远远不是郭瑀能想象到的。
内讧的事情让郭瑀明白者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与他期待中的兼济天下不能相提并论,理想的破灭让他心如死灰,才会选择这么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