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在单位外的那群人
导读: 阿武的号发文很少谈及工作、类严肃的问题,并不是没有想法,现实已经太不容易,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遇,总想让大家找到心灵休憩片刻的地方。号里阿武和大家谈了两年的风花雪月,写了一些男人女人的故事,了无数次小情绪…
阿武的号发文很少谈及工作、类严肃的问题,并不是没有想法,现实已经太不容易,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遇,总想让大家找到心灵休憩片刻的地方。号里阿武和大家谈了两年的风花雪月,写了一些男人女人的故事,了无数次小情绪,难免让大家觉得审美疲劳,非常感谢看文字的你对阿武的包容。写这篇文字,阿武想谈谈一下社会热点里的冷门——机构下单位里一类特殊的人群:抽调人员。不懂能否通过审核,呈现在大家面前。
以“减人、减事、减支”为目的的机构,精减分流了不少富余人员,为巩固机构,各地各部门以事设岗、定编到人、严格执行“凡进必考”政策,从源头上严把进人渠道。诚然,人员精简了,进人渠道卡死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却面临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许多单位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少之又少,缺乏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许多岗位缺乏工作人员,为工作正常运转,抽调人员便成为机构后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放眼望去,许多行政单位都存在着抽调人员,特别是县级机关部门,一些部门除了局长,副局长和几个老去的主任、副主任科员以外,各部门的股长和工作人员基本从二层事业单位或者乡镇抽调。毫无疑问,这些抽调人员工作上兢兢业业,,他们都在努力的奔跑,尤其是从乡镇抽调的人员,许多人背井离乡,租房子,吃食堂,只为通过出色的工作表现来换取领导青睐,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正式调动工作关系,然而现实却是他们抽调了一、两年,三,五年甚至更久,在茫然和期待中耗尽掉自己最美的年华。在机构的大背景下,编制进人渠道越来越严格,让他们觉得越来越渺茫,难见。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一群很努力,通过率很低,廉价而高效的劳动力。很少去关注他们的内心。近期的电影《流浪的地球》很火,他们这一群体就是一群流浪在单位外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这样的。
一是长期抽调的大多没有归宿感。在抽调单位内心上他们觉得自己外人,与别人不一样,甚至低人一等,难以融入抽调单位寻找不到心灵安息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抽调时间结束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单位就如流浪在外的太久的人一样,有近乡情怯之感、家里物是人非了,感觉单位已经没有自己的,自己好似一个外人打扰了别人,打破了别人的按部就班,有时单位领导敬你是个“人才”,想安排一些重要事情给你,你也会战战兢兢感觉抢了其他同事的岗位。
二是长期抽调的人身是流浪的船难以靠岸。在抽调单位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做出怎么的成绩,他们都不会获得成就感,更不可能获得相应的待遇,有时会迷茫得没有,没有了上进心,迷失了奋斗目标,当耗尽年华,就会巴不得快点“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混退休工了。如果回到自己的单位,单位领导会觉得你是优秀人才推荐出去,此刻又回来了,单位也不靠你贡献,也不需要你做行政工作的技能,荒废了本职和技术,难免如的船难以靠岸。
三是自己单位同事们难以接纳你。因为自己长期不在单位,与本单位同事的情感会淡薄许多,许多同事会觉得你醉心于当领导,自己单位的事情不做,乐意到上级单位做事,流连于领导身边。当有职称岗位竞聘、评优的时候,同事们就会觉得你没有为单位做贡献,现在却回来争抢利益来了,利益没有抢到时,没有满足的你。你又想利用和上级领导的关系而本单位的事情,那时你将是众矢之的。同事们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强度和工作任务,也不觉得你有什么工作贡献,这种不理解,不接纳,让你即便以后回到单位自己也难免有些失落感和孤独感。
四是长期抽调的多在流浪中荒废了最好的年华。在行政单位许多工作是办文、办会,写材料、搞接待等,这些技能经过磨练,也许你有所提升。但回到事业单位,你的本职工作荒废了,工作技能落后了,职称评比上不去,套职称岗位同事对你有意见,将会不上不下,职位不能提,工资提不上。难免感觉自己这些年来就是在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机构后,这类人群多,范围广,应该引起重视,体现抽调严肃性,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人文关怀,合理科学安排他们工作,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弥补他们心里落差,让他们不再有流浪之感。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